尚美中学学生参加青浦一中基础教育集团地质考察综合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12 08:15:45 来源:尚美中学

2024年7月3日至5日,尚美中学八年级20名同学在陈凯书记和八1班班主任汤红皓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青浦一中基础教育集团与上海师范大学柳云龙教授团队合作开展的为期三天的地质考察综合实践活动。青浦一中初高中和尚美中学一共60名同学来到浙江省长兴金钉子、江苏省汤山矿坑公园以及仪征捺山地质公园进行野外实践活动。

在这个炎炎夏日,同学们迎来了一次特别的地质研学实践活动。高温烈日无法冷却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大风骤雨不能浇灭他们探索的热情。为期三天的活动,不仅是对同学们地理知识的一次深度检验,更是对他们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自然热爱的一次全面锻炼。

7月1日下午,在青浦一中报告厅召开了地质考察综合实践活动预备会,带队老师及全体营员参与了本次会议。林晓浦副校长指出本次活动是磨练意志品质及行动力的一次挑战,重点在“研”、在“学”,最终提升同学们在真实情景中发现、获取、筛选信息并解决真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强调了研学过程中纪律及安全的重要性。上海师范大学叶程程博士为学生们讲解了接下来几天研学的路线及任务,提醒学生们所需携带的相关物品。

7月3日,研学团按计划抵达浙江省长兴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通过博物馆参观以及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明白了“金钉子”的地质学概念和意义以及长兴两枚“金钉子”的含“金”量。长兴煤山是全球最完整的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型剖面及点位,与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紧密相关。在一代代地质学家的不懈奋斗下,我们国家才拥有了该领域的地质研究话语权,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对中国地质人的付出与奉献肃然起敬。

在当天的研学过程中,同学们亲眼看见了上亿年前的地层以及土壤剖面,记录了灰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特征,并利用跨学科知识分析不同岩石颜色与其所含的铁离子价态的关系,以此为据推断此地可能的地质变迁历史。

7月4日,研学团来到了江苏省南京市的汤山矿坑公园,这里的龙泉采石场曾是汤山山体最大的废弃矿坑。同学们在这里学习了地质罗盘、地质锤的使用方法,第一次使用这类地理实践工具让同学们难掩兴奋,迫不及待地敲打撬开新鲜断面,在老师的指导下测量了地层的产状,记录下岩石的类型、倾角、走向及倾向。

这座废弃矿坑之上裸露的灰白色岩体是人类给大地留下的伤疤,而如何实现矿坑的二次新生、再次注入活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引发了同学们对人地协调发展的再思考。

在汤山—方山地质博物馆,同学们了解了汤山地区的水陆变迁历史。馆内各种特征奇异的古生物化石勾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其中南京直立人的发掘及复原过程也让学生大开眼界,深深感叹自然环境对人类进化以及文明演进的紧密联系。

汤山地区因火山带来的地热汤泉资源而得名,温泉文化已成为该地区的品牌名片,当地人民也因此发展了一系列温泉旅游业,这正是地理学习中所谈及的“因地制宜发展”的现实例证。

7月5日,研学活动的最后一站来到了江苏省仪征市的捺山地质公园。此处的玄武岩石柱大约在500—1000万年以前火山爆发时形成,其柱状节理发育良好、产状明显,拥有非常典型的气孔状特征。同学们在此使用地理实践工具,亲手触摸这百万年前的火山馈赠,感受并记录其结构特征、颗粒大小。在捺山的一处剖面,同学们看见了比较明显的断层形态,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推断其所属的断层类型。

三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白天同学们跟着导师完成一个又一个研学任务,不断习得新知识、新技能;晚上分组总结一天的收获,讨论确定后续的研究主题:如矿山的治理与修复、汤山温泉旅游业的发展、捺山火山茶田的发展意义等等,使三天的活动能够得以在暑假里继续延伸。

在这三天的研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出课堂,深入自然,通过亲身观察和实践,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体验。他们在烈日下奔走,感受大地的温度;在骤雨中前行,体会自然的魅力。无论是在山川之间,还是在河流之畔,他们都积极寻找地质现象的奥秘,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和探究。

我们相信,这次研学实践活动会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一颗探究自然的种子。这颗种子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继续探索这个神秘的地球家园,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收藏 保存 打印 关闭
相关信息